天津大學(TianjinUniversity),簡稱天大,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和“愛國奉獻”的傳統享譽海內外。1951年經國家院系調整定名為“天津大學”,沿用至今。
天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享譽海內外。1951年經院系調整定名為天津大學,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指定的16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學現已成為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學科特色鮮明,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較高,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大學。
天津大學的發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和重視,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李瑞環、李嵐清、賈慶林、習近平等都曾親臨學校視察。2000年天津大學成為國家在新世紀重點投資建設的若干所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之一。國家十一五規劃進一步明確地把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布局,這無疑給了天津市和天津大學一個騰飛的機遇。
“桃李滿天下、英才遍神州”。天津大學建校114年以來,為祖國培養了18萬余名高級人才,為我國近代工業體系的創立和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革命先驅張太雷、經濟學家馬寅初、外交家王寵惠、王正廷、數學家秦汾、著名詩人徐志摩等無數先賢以及至今活躍在各個行業的風云人物,如“兩彈一星”功臣吳自良、姚樹人,香港實業家榮智健等均曾在這里秉燭夜讀;著名法學家趙天麟、橋梁專家茅以升、機械學家劉仙洲、化工專家侯德榜、水利學家張含英、物理學家張國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學者也曾在此執鞭任教。據不完全統計,學校校友中有“兩院”院士64位,大學校長50余位。建國以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高級領導干部,數百名國家特大型企業負責人和總工程師。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學校友在2008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中成功“會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奧運項目總指揮崔愷,國家體育場(“鳥巢”)中方設計主持人李興鋼,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奧運項目副總指揮、“鳥巢”設計項目經理任慶英,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總體規劃中方主創建筑師周愷,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總設計師趙小鈞等十余位領軍人物均為我校畢業生。
天津大學現占地面積218公頃,建筑面積128萬平方米,擁有26座教學樓和兩座現代化圖書館,藏書200余萬冊。天津大學現有教職工4400余人,其中有兩院院士11人,雙聘院士1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7人,專任教師19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200余人,博士生導師346人。
天津大學在百余年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管理、經濟、文學、哲學、教育學等學科綜合發展的學科布局。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 25個天津市重點建設學科, 19個博士后流動站, 92個博士點, 151個碩士點, 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個國家研究推廣中心,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實驗室,9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 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2個部委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中心 。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一批優勢學科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其中某些研究方向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2008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天津大學進入前三名的一級學科有6個:化學工程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建筑學、水利工程,總數列工科全國第二;兩個一級學科排名第一:化學工程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總數列工科院校第二。學校現有國家教學團隊總數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總數26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名;按照每個本科專業所占有的數量排位,則我校國家教學團隊總數位列全國第一、國家級精品課程總數位列全國第4、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總數位列全國第5、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總數位列全國第5。天津大學在國內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現已擁有了MBA、MPA、EMBA、工程碩士、風景園林等多種專業學位授予權。2008年4月1日,天津大學航空航天研究院正式成立。該研究院的成立,將發揮天津大學強勢學科的交叉優勢,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濱海新區大飛機、大火箭制造業的發展方面開展相應的科學研究,并培養一大批適應我國“空天”事業發展的高端科技人才。天津大學濱海工業研究院的成立也將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機遇。
學校現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目前共有18個實體學院,51個本科專業,各類在校生2.6萬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8600人。18個學院是:機械工程學院、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學院、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文法學院(原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農業與生物工程學院、軟件學院、中視影視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此外,還設有國際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等、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部高等工程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也設在我校。
在辦學過程中,天津大學明確提出了“嚴謹治學,嚴格教學要求”的“雙嚴”方針,樹立了“學校以育人為本、育人以教學為先”的觀念,不斷加強本科生教育,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建立和形成了適應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本科生培養質量總體上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一流大學的水平。在1999年和2007年教育部進行的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學生多次在國內、國際各類大賽中獲得大獎。天津大學的畢業生以其“基礎扎實、勇于創新、求實奮進、腳踏實地”的作風,以及卓越的工程專業技術素質一直為社會所稱道,更是為用人單位所青睞,近年來一次性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穩居全國高校前列。
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學校引入競爭機制,因材施教,實行優異生制、雙學位制、主輔修制、彈性學制等制度與措施。在“獨立辦學,緊密合作”方針的指導下,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開展了合作辦學,雙方互認學分、互開選修課、互相修讀雙學位、互相推薦免試研究生,合辦專業,共同培養本科生,為學生的學習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創造了更優越的條件。目前,我校共有60余項獎、助學金,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現代化企業如摩托羅拉公司、LG公司、三星公司、IBM公司、寶鋼公司等設立的獎學金和王克昌、茅以升、榮智健等知名人士獎學金以及新生獎學金,獲獎學生可達30%左右。同時,學校完善了獎(學金)、貸(款)、勤(工助學)、補(臨時困難補助)、減免的助學體系,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保證天津大學沒有一名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新技術推廣中心,3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基地。2001年到2006年,有1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1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199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十五”期間總量超過了17.55億元。2007年,學校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12項,總經費超過了4000萬元。2008年授權專利231項(其中發明211項)居全國高校前列。學校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天津大學科技園是我國首批22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并正式授牌。
天津大學堅持開放辦學,國際交流廣泛,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關系,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科研及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工作。同時,還與幾十家跨國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目前,學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進修生1200余名。
長期以來,天津大學多途徑、多方法推進思想、政治、科技、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形成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近年來,學校以素質教育統攬全局,以學生會、學生科協、北洋藝術團、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學生組織為依托,以精神文明建設節、文化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社團活動月等活動為載體,以大學生活動中心為主要陣地,以講座、論壇、競賽、征文、培訓、周末音樂會等為形式,大力推進學生素質教育,尤其是作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單位”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天津大學在文化素質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2000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天津大學向教育部上報的藝術教育工作總結上作了重要批示,天津大學的藝術教育成為全國“三大模式”之一,并因此成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天津大學是全國綠化先進單位,校園綠樹成蔭,四大湖泊掩映其間,環境優雅;學校運動場館齊全,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多彩,擁有甲級標準的游泳館、體育館、燈光籃球場、網球場、排球場和兩個標準規模的田徑場運動場;有造型別致、設備先進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有學生會、藝術團、文學社、運動隊、科技協會等各類學生社團179個,為學生盡情施展才華,發展興趣,培養和鍛煉各方面的素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烹炒三鮮美,調和五味香。學校有大型現代化食堂五座,可以同時容納三萬人就餐,既有為少數民族學生開設的清真食堂,也有適合全國學生不同口味的風味餐廳。
在新世紀,學校第七次黨代會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描繪了美好的發展藍圖,提出力爭在本世紀中葉把天津大學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 現在,全校師生正團結一致,繼往開來,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為使學校進入全國一流研究型大學前列,進而把天津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
真誠歡迎國內外優秀學子報考天津大學,為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正期待著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