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續江南人文傳統
踐履民族文化精神
塑造時代創新人才
拓展中國藝術教育
中國美術學院「五學科 十+學院」格局
中國美術學院致力于構建多層次的辦學格局,根據學科布局、學科結構和專業發展需要,深化院系結構調整,強化學科發展根基。
目前已形成:
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建筑學、 藝術學理論五個特色型視覺人文學科群;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 建筑藝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上海設計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中德學院、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二級學院;
以及專業基礎教學部、實驗教學管理部、社會科學教學部、公共體育部四個教學部的總體布局。
— 美 術 學 —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下設中國畫系和書法系。
學院以“畫學宗脈,書道首望”為建設目標,以“克紹前修,藝合于道”為建設理念,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使命,以其延展不絕的文脈和拓殖不息的學脈,負載著中國傳統藝術譜系中最為悠遠綿長的人文基因。
學院具有目前國內最為完善的民族書畫藝術的教學體系和專業構架,憑借深厚的歷史底蘊,學科優勢與學院力量,以鮮明的學科特色,優秀的學術群體,嚴謹的治學方法和篤行的治藝精神成為當代國內中國畫與書法高等教育領域的標桿,是中國美術學院構建中國視覺文化優質特色學科群和當代新東方學文化中心的元本基石。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在秉承中國畫系與書法系優秀教學傳統的同時,充分發掘中國傳統藝術的本質內涵和核心精神,倡導“固本培源、和而不同”的教育宗旨,以“寬口徑、高層次”為教學定位,以“兩端深入、多元互動”為教學思路,以研究所和實驗室建設來落實“傳統優勢學科高點”的學科建設策略,構筑具有鮮明國美特色的中國畫學和書學的學術構架,營造人才培養“品學通、藝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成人之境。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尉曉榕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沈浩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韓璐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沈樂平
中國畫系
中國畫系是以研究中國繪畫創作為主攻專業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單位。該系秉承潘天壽倡導的“高峰意識”,以發揚民族文化為己任,以分科教學為特色,建構起一套完備的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現代中國畫教學體系。
現設有中國人物繪畫、中國山水繪畫、中國花鳥繪畫三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
中國人物繪畫方向:
人物素描、速寫、白描、工意筆臨摹、寫生與創作,詩詞題跋等。
中國山水繪畫方向:
山水相關題材的臨摹、寫生與創作,詩詞題跋等。
中國花鳥繪畫方向:
花鳥相關題材的白描、工意筆臨摹、寫生與創作,詩詞題跋等。
系主任:張國民
副主任:劉海勇、花俊
書法系
書法系始于1963年在全國首創的中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2001年獨立成系。該系堅持研究傳統、弘揚傳統的道路,固本培元、借古開今,強調國學基礎,注重學術品味,重視文化修養,突出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個性、綜合與專精相結合的教學思路,形成了完整的高等書法教育教學體系和鮮明教學特色,在國內外高等書法教育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力。書法系以培養具有較高書法篆刻創作實踐與學術研究能力的專門人才為目標。
現設有書法與篆刻、書法學與教育兩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
篆書臨摹、隸書臨摹、楷書臨摹、行書臨摹、草書臨摹、篆刻臨摹、書法創作、篆刻創作、古文字學古漢語、書畫題跋、金石學、文獻目錄學、歷代書論、歷印論、中國書法史、中國印學史、書法教育史、日本書法史、書法美學等。
系主任:沈浩(兼)
副主任:沈樂平(兼)
繪畫藝術學院
▼
繪畫藝術學院下設油畫系、版畫系、壁畫系、綜合繪畫系(籌)。
繪畫藝術學院以“技藝與方法——大繪畫時代繪畫方法論的思考與重建”為核心研究方向,以“后印刷時代的版畫藝術”與“城市化進程中的壁畫研創”為重點研究方向,一方面努力繼承和發展“國美之路”的優良傳統,立足已有的歷史積淀與學科優勢,深度融合中國文化精神,持續堅持繪畫藝術的理想和追求;
另一方面,努力探究和洞察繪畫藝術在圖像媒體時代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以“重啟繪畫方法論的思考和建構”,“重構專業融通與內涵深化、多元拓展與本體增強相結合的教學框架”以及“重提開拓創新、國際視野的思想理念”的“三重方法”為主要路向,從油畫、版畫、壁畫、綜合繪畫等多個角度展開當代繪畫藝術教育思想與方法的新探索,以構筑大繪畫時代的繪畫專業教學、創作與研究的新格局,為社會持續培養兼具有思想深度和創新意識的國際化繪畫藝術專門人才。
繪畫藝術學院院長:楊參軍
繪畫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方利民
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孔國橋
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井士劍
油畫系
油畫系的前身,為中國美術學院建院之初的西畫系。1954年,學院正式成立油畫系。長期以來,油畫系立足于全球境域中發展著的油畫藝術傳統,重視系統的基礎理論和方法體系的研究,重視油畫與中國藝術精神的融通,重視基本技能與探索精神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致力于培養能夠從事油畫創作與相關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
在今天,特別基于大繪畫時代對于油畫專業藝術教育、研究和創作的全新要求,油畫系以“技藝與方法——大繪畫時代繪畫方法論的思考與重建”為核心研究方向,持續優化工作室教學,積極增強油畫專業內涵建設和專業教學融通的改革,努力建構工作室、實驗室、研究所的“三環”結構方案。
同時,著眼于油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這一根本問題,從現實主義精神深化、中國精神融合、具象表現繪畫等諸多角度,展開油畫教學實踐、研究創作的思想與方法建設。既關注繪畫本體,又兼具國際視野,以探索油畫藝術前沿發展的高點與亮點,持續引領大繪畫背景下的油畫教學、研究和創作實踐。
油畫系實行工作室制教學,現設有歷史與主題性繪畫、新具象繪畫、具象表現繪畫、多維表現繪畫及綜合繪畫五個專業教學工作室,以及油畫專業技法與材料研究實驗室。
系主任:何紅舟
副主任:趙 軍
版畫系
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重要策源地。版畫系正式建制于1954年,是中國最早采用現代教育模式展開版畫教學與研究的專業機構。
長期以來,版畫系始終堅持“以革命文化為其策源,以本土傳統為其培養,以版畫技術為其基礎,以民族擔當的使命重負和中國精神的活化重建為其旨歸”的學術方針。特別在今天以“后印刷”為主要專業癥候的時代背景下,版畫系積極注重跨學科融合的發展趨勢,強調以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和國際化視野為依托,緊緊圍繞“后印刷時代的版畫藝術”這一重點研究方向,通過版畫方法論的思考與重建,優化工作室教學與“三環”結構方案,持續加強版畫實驗室的國際化平臺打造,以研究并構建一種基于大繪畫學科背景的、有效鏈接版畫基礎研究與創作研究的、具有深層專業融通與互動內涵的學科結構。培養具有扎實版畫造型能力與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擁有獨立版畫創作和科研能力的應用型與創造型專門人才。
版畫系實行工作室制教學,現設有民族性版畫、新現實版畫、表現性版畫和復合性版畫四個專業教學工作室。同時建有涵蓋了平版、凹版、凸版、漏版、綜合版以及傳統木板水印等各專業版種、配備國際一流專業設備的大型版畫實驗室。
系主任:蔡 楓
副主任:于 洪
壁畫系
壁畫系起源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1981年籌建,2002年正式設立壁畫專業。2007年成立壁畫藝術系,隸屬于公共藝術學院。2015年,壁畫系調整至繪畫藝術學院。
壁畫系以工作室教學為平臺,以實驗室教學為特點,建立注重方法論與動手能力的研究型實踐性教學模式,培養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在大繪畫語境下,壁畫系緊緊圍繞“城市化進程中的壁畫研究與創作”這一重點研究方向,以圖像學為基礎,以現當代藝術成果為引領,以媒介與材料學為本體,積極探索公共場域中的宏大敘事和紀念性繪畫表現;注重實驗型壁畫在現代建筑空間中的創新應用;踏實研究壁畫創作的程序和制作方法;傳承東方經典壁畫法理和技藝。活化傳統、創新形式,打造融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學研產平臺。
壁畫系現設有大型紀念型敘事性壁畫創作與東方壁畫創作兩個專業教學工作室,以及包含了中國傳統干壁畫、歐洲濕壁畫、坦培拉繪畫、陶板壁畫、馬賽克鑲嵌、巖彩、分層壁刻、彩繪工藝、復制與修復等技術研究與實踐的壁畫材料媒介及技法實驗中心。
系主任:梁 怡
副主任:李文東
綜合繪畫系(籌)
中國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是國內率先以綜合繪畫為方向的現當代繪畫實驗教學系科。它以1994年成立的綜合繪畫工作室為發端,2000年改工作室為系,2003年拓展專業更名為綜合藝術系,2010年并入油畫系,2015年并入繪畫藝術學院再次更名為綜合繪畫系。
二十年來,綜合繪畫學科以“兼容并蓄、綜合創新”為教學主旨,拓寬學科與媒材界限,注重中西藝術傳統與現當代比較研究與轉換的探索,培育當代繪畫教學的新體系。今天,綜合繪畫系將在繪畫藝術學院以“技藝與方法——大繪畫時代繪畫方法論的思考與重建”為核心研究方向的背景下,構建綜合繪畫方法論體系,建立工作室、研究所與綜合材料實驗室的“三環”教學與研創結構,深化東方藝術精神與創作的融合,拓展媒介與觀念語言表達的厚度和廣度,培養跨文化、跨學科、跨維度的綜合多元新態勢下的綜合藝術人才。
綜合繪畫系下設兩個工作室,招收本科生與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與課程:觀念與形式的語言研究、材料研究與實行轉換、傳統藝術的當代再現、線性語言的表現與重構。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現設有雕塑系、公共空間藝術系、纖維藝術系三個系,其中包括十個工作室,十個實驗室,八個研究所,由此形成教學、實驗、研創的三環一體的結構,目的是以生為本,推行研究互通、教學融通、資源優化、關系順暢,發揮學院整體的教學力量,促進一專多能、多元融合的教學目標,真正營造出學院的優質學術環境。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由歷史悠久的雕塑系和新興的公共空間藝術系組建而成。它建立的背景正是中國藝術教育深化改革和創新提升的新的發展時期,以美育普惠大眾,營造大美之境。鑄歷史之人文精神、塑民族之靈魂、創造時代造型、弘揚人性正能量是它最根本的藝術使命。
審視未來藝術發展潮流,發揚我院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優秀學術傳統,在新的發展時期,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將探索“東方精神”作為學術建設的新內涵,延展并構建本專業的“東方學”學科理念,研究探索其在教學、實驗、研創和社會服務的方法論體系。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兼黨總支副書記:楊奇瑞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龍翔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班陵生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沈烈毅
雕塑系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創建于1928年,是中國最早的雕塑教育實體。雕塑系始終堅持“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辦學思想,努力營造“多元互動,和而不同”的學術氛圍。長期的教學積累和清晰的學術脈絡奠定了深厚堅實的學科基礎,學術成果豐厚,雕塑人才輩出,被譽為中國現代雕塑教育的發源地,為雕塑藝術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新世紀以來雕塑系堅持“兩端深入,傳承創新”的治學態度,重視專業基本功和開放活躍的學術思想,實行基礎教學和工作室教學兩段制教學模式,形成了本、碩、博三個層面完整的培養體系。
現設有具象雕塑、跨界雕塑、木石金火雕塑、東方性雕塑四個工作室;以及雕塑造型基礎(全院共修)、木石金火(陶、小型鑄造)、綜合材料、放大制作(全院共用)四個實驗室。
目前雕塑系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研究方向互補、具有國際視野和開拓精神的師資隊伍,他們恪守的學術品格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繼續弘揚中國雕塑藝術傳承與發展的能量,以“東方學”為新的學術拓展研究,探索雕塑藝術的東方精神,并建構教學、實驗、研創、社會服務的方法論體系。
主要課程:
素描、泥塑、實驗室技術基礎、中外雕塑史、泥塑寫生、具象雕塑形式研究、專業閱讀、專業創作、空間解構與重組、物質與形體、觀念與創作、材料與工藝 、材料與構造、閱讀與寫作(或原文翻譯)、個案分析 、創作札記 、身體與物體、身體與空間、空間書寫—以書法為媒介的雕塑形態研究
系副主任:余晨星、錢云可
公共空間藝術系
公共空間藝術系設立于2002年,做為國內最早設立的公共藝術教研機構,旨在公共空間藝術背景下建立融藝術與人文、造型與設計、傳統與當代、公共藝術理論研究與創作的教學體系,培養具有當代公共文化精神和公共空間藝術創作與設計能力的高級人才。
現設有公共雕塑、場所空間藝術、景觀裝置藝術、藝術工程與科技四個工作室;以及模型模具、機動裝置構造與程控、虛擬藝術、光媒介與綜合媒體影像四個實驗室。
公共空間藝術系作為中國藝術教育的新型優秀專業方向,致力于中國城市與鄉村的人文、自然空間之東方美學精神的藝術營造,將繼續發揮跨界融合的學科優勢,秉承不斷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地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引領和推動公共藝術學科和專業的發展。
主要課程:
具象造型、抽象造型、虛擬造型、材料語言、空間藝術營造、機動裝置、聲音裝置、智能景觀裝置、藝術工程設計、藝術寫作燈光與建聲、城市雕塑規劃與創作、公共設施藝術、地景藝術、公共藝術概論。
系主任:鄭 靖
副主任:施 海
纖維藝術系
纖維藝術系是在國際當代藝術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型學科。它以纖維形態的獨特結構、表現語言和空間建構方式,形成一個富有人文精神特質的新的藝術門類,并呈現出多維性、跨界性、綜合性及開拓性的特質。作為中國美院多年打造的具有國際學術影響的專業,它將一如既往地探索和推動纖維藝術的當代性和東方精神的藝術研究與創作,同時也致力于纖維藝術在大眾生活、公共空間中多樣性的藝術實踐。
纖維藝術的教學引入軟雕塑與空間藝術的概念,將藝術與人文、造型與材質、傳統與當代、城市與空間的學術理念納入教學體系,旨在培養具有深厚造型藝術基礎,掌握纖維藝術表現與多樣造型藝術手段,從中西方藝術精神融合的角度上進行當代藝術創作的綜合性藝術人才。
現設有纖維造型藝術、纖維與空間藝術兩個工作室;以及編織藝術、數字纖維兩個實驗室。
主要課程:
創意素描、編織與色彩、縫紉與拼貼、絲網印與染色、纖維與造型、軟材料空間思維、軟雕塑創作、公共藝術、纖維媒體、纖維藝術創作、當代纖維藝術發展史、當代藝術概論等
系主任: 施 慧
系主任助理:應歆珣
跨媒體藝術學院
▼
跨媒體藝術學院包括三個系科、五個研究所、兩個實驗教學中心。
跨媒體藝術學院成立于2010年9月,其教育宗旨是:促進媒體技術開發,推動當代藝術實驗,從媒體中發掘創意,從技術中發顯人文;以媒體實驗、藝術創作、文化研究、策展實踐四維互動的格局,在國際平臺上推動當代藝術的跨學科研究和跨領域實踐。
學院致力于以培養兼具跨界整合能力和媒體創意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一方面提供最前沿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與媒體技術的訓練。另一方面,強調社會思想與藝術策劃的智識培養,注重媒體手段與思想方法的綜合訓練。
院長:管懷賓
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李振鵬
三系科:
開放媒體系
投身開源交互的網絡環境,開發全媒體時代的創造性能量,拓展跨媒體學院的“后藝術”疆域。
媒介展演系
面向會展文化和社會各界表演平臺,以體驗式空間、敘事性環境、表演性媒介,建構跨媒介展演公共平臺,打造跨媒體學院的“超藝術”前沿。
實驗藝術系
立足當代藝術系統,以觀念帶動實驗,以藝術開發媒介,打造跨媒體學院的“新藝術”板塊。
五研究所:
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
以文化研究、社會思想、媒體理論和批評話語分析為知識基礎,培養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策展人和批評家。
基本視覺研究所
以藝術家的創作和研究為主導,面向互動性、視覺暴力、感官禁制等一系列等獨特的藝術命題,進行感官實驗和創作實踐。
總體藝術研究所
以社會調研和自我工程學為基礎,以造物、肇事、修身為路徑,推動貫通身心、統合人我的“大計劃”構造。
空間影像研究所
致力于在時間影像、運動影像之外,構造影像敘事的空間邏輯和結構方式。
網絡社會研究所
以“互聯網+”時代的社會變革、社會互動和社會控制為思考背景,努力推動互聯網環境、虛擬現實、網絡生態、數字人文和數碼客體等方面的研究與創作。
兩個教學實驗中心:
跨媒體藝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跨媒體藝術實驗教學中心(浙江省“十二五”重點示范實驗教學中心)
— 設計學 —
設計藝術學院
▼
設計藝術學院現設有視覺傳達系、染織與服裝設計系、工業設計系、綜合設計系、設計藝術學系。
設計藝術學院位于象山校區,該學院歷史可追溯至國立藝術院的圖案系,上世紀50年代全國系科調整時,遷系至北京組建中央工藝美院;1958年重新建立工藝美術系。1986年由工藝系分出環境藝術系。1996年由工藝系分化為視覺傳達系、染織與服裝系和工業設計與陶藝系。2003年成立設計藝術學院。
該院以美院特有的人文精神為主軸,以多元高端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綜合傳統工藝與高科技結合為手段,以實現傳統文化資源向時尚原創設計轉型為旨歸,以培養國際化背景下的市場創業型高端設計人才為目標。該院擁有染織與服裝設計研究院和工業設計研究院兩個高端研究機構,在設計歷史與理論研究、設計藝術實踐與方法研究、設計色彩與城市規劃研究等領域達到國內國際水平。所涵蓋的設計藝術學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和浙江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吳海燕
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陳肇
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周剛、畢學鋒
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曉芬
設計藝術學院網址:http://design.caa.edu.cn/
視覺傳達系
視覺傳達設計系由原工藝美術系裝璜專業發展而來,1996年裝潢專業獨立為視覺傳達設計系,該系是以研究藝術設計領域內各類圖像信息傳達和商業視覺營銷為專業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單位,為專業設計機構、高等院校和企事業科研單位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現設有平面設計、品牌設計、多維設計、出版物設計四個工作室方向,擁有電腦圖形實驗室、印刷實驗室和包裝成型實驗室。
主要課程:
圖形語言、字體設計、設計編排、插圖、標志設計、商業廣告設計、書籍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 設計、海報設計、網頁設計、展示設計、電子出版物設計等。
系主任:陳正達
副主任:俞佳迪
染織與服裝設計系
染織與服裝設計系由原工藝美術系染織科發展而來,1989年增設服裝設計專業,1996年獨立成系,是全國高等院校中最早開辦染織與服裝設計本科和碩士教育的教學研究單位之一。
該系下設染織設計與服裝設計兩個專業,擁有縫紉、手繪和扎蠟染、針織、梭織、編織、電腦CAD、噴繪等工作室。目前已成為染織與服裝專業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
染織設計專業注重傳統手工藝和現代高科技的結合,以材料創意和工藝創新為導向。該專業關注技術、環境、經濟和人之間的關系,從多學科的研究領域中考量紡織品設計中的藝術、工藝、技術和產業的互動,培養染織藝術、紋樣設計、服裝面料設計等高級染織應用人才和染織創意人才,可以從事紡織品的色彩設計、紡織品開發和造型、紡織品管理和營銷、咨詢和評估、教學和研究等工作。
服裝設計專業強調藝術創意與觀念創新,通過設計理性邏輯思考與設計實踐的多維多元互動教學,培養具有寬視野、活性與系統思維的創業型、復合型服裝設計人才。通過設計、 版型、工藝、營銷與展示等多維鏈接,構建繼承、創新與發展多元的價值體系模式,積極應對社會對服裝設計多元人才培養的需求。
主要課程:
時裝畫技法、高級成衣設計、成衣設計(女裝)、 成衣設計(男裝)、基礎立體裁剪、室內紡織品紋樣設計、 印花面料設計、織花面料設計、地毯紋樣設計與應用。
系主任:陶 音
副主任:姜圖圖
工業設計系
工業設計專業最早設立于1993年,原隸屬環境藝術系, 1996年成立工業設計與陶瓷系,2002年成立工業設計系。該系以面向社會需求、人文責任、后工業三要素為學科建設方向,以面向新材料、新工藝、新理論、新產業、新領域、新問題為專業研究特色,橫跨文、理、工三大學科門類, 培養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相關領域的設計與研究人才。
目前設有產品與移動(以交通工具設計為主)、產品與交流(以交互設計為主)、產品與居住(以家具設計為主)、產品與 休閑(以玩具設計為主)四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
材料與技術(金、木、樹脂 )、數字化技術基礎、交互設計、產品語義學、家具設計、交通工具設計、信息產品設計
系主任:陳斗斗
副主任:周 波
綜合設計系
綜合設計系成立于2003年8月,下設綜合設計、會展設計和色彩設計三個專業方向。
該系積極回應當今社會不斷涌現出來的越來越模糊和寬泛的設計訴求,培養具有寬廣的學術視野、動態的活性思維、較高的理論素養,對多門類、多學科能夠進行融會貫通的綜合性設計通才。通過獨特的課題式教學模式和通識教育的途徑,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的通用型、策劃型人才;從過去的就業型、專職型人才的培養,轉變為創業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從被動的接受型設計人才培養,轉變為主動的出擊型人才的培養。
綜合設計學科強調人文關懷與整體設計的思路,立足本土、面向國際。以綜合性系統設計為主體,系統了解社會與人文、材料與工藝、功能與科技、環境與生態等學科廣泛知識, 以實現解決現當代社會的多種需求;以系統設計思維為指導,不斷深化跨學科、跨專業系統為中心的學習研究過程; 以設計市場為依托,掌握系統設計的策略性、針對性、實效性,以解決實際問題多樣化的要求;以學科開放為理念, 自覺培養跨學科協作精神;以實現跨學科綜合素質培養為 目標,堅持對本土文化傳承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的研究, 全力打造跨學科、跨領域綜合多元的具有設計東方學精神的設計平臺。
綜合設計系涵蓋若干專業的學科特點,又獨立承擔針對復雜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研究與教學任務,為我國設計教育領域中首創。
主要課程:
綜合設計
形態語言、小型課題、專題區域規劃 設計、實驗概念設計、創意實踐設計
會展設計
會展視覺空間、展示新媒體設計、會展設計管理、會展策劃與創意設計、專題會展設計
色彩設計
色彩語言、色彩小型專題設計、色彩 調研法、色彩材料與空間形態、 色彩主題概念設計
系主任:成朝暉
副主任:董 奇
設計藝術學系
設計藝術系成立于 2005年11月,是在遵循中國美術學院辦學宗旨和歷史傳統,適應中國設計學科發展需要,經多年醞釀之后開設。
設計藝術系現有藝術設計專業,包含設計歷史與理論、文化遺產學、設計管理學3個專業方向, 主要培養懂設計、通理論、重創意、適應工作能力強的專門人才。
藝術設計專業以設計理論教學為本,兼及設計實踐基礎和設計應用教學。迄止2013年,已招收8屆本科生, 10屆碩士研究生,2008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設計藝術學系自建系之日起,即強調以研究促教學,倡 導研究、教學和應用并重的辦學理念,同時還創建了以3分實踐7分史論為課時比例和課程內容的復合式教學結構。通過多年教學探索和實踐,不僅證明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而且為設計史論研究和教學的傳統模式注入了新的形式和內容。
設計藝術學系現有專職教師7人,均具博士學歷或博士在讀,科研和教學成果豐碩。迄止 2013 年,已主持或參與完成、在研的國家和省部、市級課題,累計多達三十余項,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出版著作(含主編) 近四十種,獲省、廳局級科研和教學獎十余項。
設計藝術系自 2012 年起,與中國美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共建美術與設計史論基礎部,該基礎部教師由兩個教學部門共同組成,設計藝術學系具體負責日常教務管理工作。
系主任:鄭巨欣
副主任:陳 晶
手工藝術學院
▼
手工藝術學院設有陶瓷藝術設計、玻璃藝術設計、首飾藝術設計、漆藝藝術設計四個專業方向。
工藝美術學科源于國立藝術院圖案系,1960年夏,在鄧白教授的倡議和組織下“工藝美術系”正式成立,下設陶瓷美術、商業美術、染織美術。在恢復龍泉青瓷、德化瑩白瓷和南宋官窯和當代陶瓷藝術創作研究等方面成果顯著。
2003年創建陶瓷藝術系,2007年學校系科調整,在該系的基礎上先后增加了玻璃和首飾專業,更名為陶瓷與工藝美術系,隸屬公共藝術學院。2015年學校學科大調整,正式成立手工藝術學院,下設陶瓷、玻璃、首飾和漆藝藝術設計專業方向,學科教學體系完整,師資力量雄厚,以學科、系級專業方向、專業教研室建制,配備較完整的專業實驗教學工作室,含本、碩教育兩個層次,注重高端人才的培養。著力于手工藝術理論與創作的研究,已構建起具有國際視野和本土人文精神整體發展的共生格局。該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并與學院共享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平臺。
手工藝術學院院長:周武
手工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李玉普
手工藝術學院副院長:汪正虹
主要課程:
陶瓷藝術設計:
成型工藝、陶瓷材料學、燒制工藝、陶塑、器皿設計、陶瓷首飾。
玻璃藝術設計:
玻璃造型、玻璃成型工藝、玻璃吹制、玻璃材料、玻璃雕刻。
首飾藝術設計:
金屬工藝、裝飾基礎、造型基礎、材料、空間與造型。
漆藝藝術設計:
漆藝應用設計、漆藝技藝、脫胎技藝、漆畫創作、漆藝創作、漆器設計與制作。
— 戲劇與影視學 —
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
▼
影視與動畫學院下設動畫系、影視系、網絡游戲系和攝影系,并設有中國美術學院互動藝術與技術研究所、3D音畫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原傳媒動畫學院)成立于2004年,其基礎是2002年成立的動畫系,是國內較早從事動畫教學與研究的單位之一。2004年被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2006年,電影學被列為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2011年,獲批國家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碩博點。
該院以培養一流的影像藝術和動漫游創作型人才、探索影像和動漫游文化的中國特色發展之路為己任,努力建設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國家教學研發基地,代表了中國美術學院新興學科的發展方向。
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呂偉軍
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蘇夏
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智海
影視系
影視系是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人才培養基地,浙江省重點一級學科。該系立足于中國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的雄厚基礎、嫁接多元學科,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和東方藝術特色的現代影視媒體藝術教學與研創基地。
該系以現代技術文化下的影像與敘事、影像與媒體、影像與造型、影像與音樂等相互嫁接融合為特色,培養具有造型藝術優勢的形象思維與視聽手段、具有當代人文關懷與獨立精神、并有較豐富的藝術理論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進行廣告電影、電視電影、紀錄電影等創作與實踐的跨學科、跨專業的影視人才,建構美術學院背景下的影視學教學體系。
現有廣播電視編導(影視廣告、影視編導專業方向)、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等4個專業方向,主要教學包括電影理論、影視技術、專業創作三大部分。
主要課程:
廣告策劃與創意、影視廣告制作、Storyboard繪制技法、導演創作與策劃、紀錄片創作、短片創作、影視聲音制作、錄音技術
系主任:祝海貝
副主任:付 帆
動畫系
動畫系以培養能夠從事動畫和插漫畫專業創意及制作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該系在教學中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藝術創作與產業需求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造型、影視語言、劇本創編、音樂音效等多方面的藝術素養和高水平的專業能力。
動畫系下設動畫、插畫與漫畫兩個專業方向,其中動畫專業為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省本科重點專業、優勢專業,尤其在定格動畫教學與創作中具有鮮明的特色,具有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碩博點的資質與教學條件。
主要課程:
動畫劇本、場景和人物設計、動畫表演、實驗動畫、視聽語言、動畫運動規律、實驗動畫、偶動畫、后期非線剪輯、三維動畫、動畫創作、漫畫、插畫、字體設計、圖形創意、繪本、書籍裝幀與編排、周邊產品設計
系主任:韓 暉
副主任:唐紅平
網絡游戲系
網絡游戲系以網絡與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為基礎,以跨學科、綜合性的特質成為中國游戲產業重要人才的培養基地。該系師資與技術力量雄厚,為網絡游戲系的教學、科研構建起一個富于創新精神的學術平臺。下設網絡游戲和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兩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
游戲角色設計、游戲場景設計、游戲道具設計、游戲策劃、三維角色設計、三維場景設計、游戲美術創作、數字藝術表現、圖形創意、界面與圖標設計、信息視覺設計、移動多媒體應用設計、交互概念設計、網站設計
系主任:崔晨旸
副主任:倪 鑌
攝影系
攝影系成立于2002年。該系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攝影技術、開闊的影像藝術創作視野和比較全面的攝影藝術理論、兼具攝影實驗精神和攝影應用能力的創新性和綜合性的人才,為影像媒體教育機構、出版社、網絡公司、廣告公司等單位培養媒體藝術策劃、圖片編輯、教師、攝影記者和自由攝影師。該系以中國人文精神為核心,以數字媒體時代的影像技術為手段,依托中國美術學院雄厚的藝術積淀,努力構建能引領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發展方向的教學團隊與創作基地。
主要課程:
攝影史、攝影基礎、傳統攝影、攝影創作、商業攝影、動態影像基礎
系主任:矯 健
副主任:劉 陽
— 建 筑 學 —
建筑藝術學院
▼
建筑藝術學院下設建筑藝術系、城市設計系、環境藝術系和景觀設計系,強調以動手實驗為突出的教學特色,設有建筑營造研究中心、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與環境藝術實驗室等研究實踐機構和可持續建造、城市空間地理數字模擬、人居環境和景觀生態等系列教學實驗室。
建筑藝術學院位于象山校區,建筑專業始設于1928年,學脈深厚,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并入他校,1984年成立環境藝術教研室,1989年成立環境藝術系,2003年重立建筑藝術系時,在國內率先提出培養“哲匠”式的本土建筑設計人才,于2007年成立建筑藝術學院。該院以在藝術院校重建建筑學科、完善中國建筑教育體制為出發點,以具有國際化的視野重塑中國本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質為立足點,以重建當代中國本土建筑學為總體研究方向,致力于與當代世界建筑教育學術平等溝通,推動本土原創性的建筑、城市、環境與人居的原創性設計,努力構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社會。
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
建筑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丁紅旗
建筑藝術學院副院長:邵健
建筑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凱生
建筑藝術系
建筑藝術系是以研究本土原創性實驗建筑為專業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單位,致力于探索將當代藝術、人文思考、建筑學、特別是建筑的營造問題鑄為一體,復興本土那種融通自然、城市、建筑和器具的整體營造方式。同時,該系特別注重在最開放的國際交流狀態下培養本土文化意識的自覺,注重培養思想性與實踐性并重、個性與共性互存、人與建筑營造和諧的創造性人才。下設可持續建造實驗室。學制五年。
主要課程:
建筑設計理論、建筑設計實踐、城市設計研究、中外建筑史、園林考察、民居測繪、木工基礎、砌筑基礎、建筑制圖、現場營造
現任系主任:王澍(兼)
城市設計系
城市設計系是中國首個開設的以城市設計為專業主導方向的新興系科。該系致力于對城市建筑活動和相應的城市學科傳統建制進行系統的反思和再造,建構城市研究、教育新體系。該系以培養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擁有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雙重素質,在個人修養及公共審美品位上得到良好訓練,在理性、感性和藝術之間能夠建立有機平衡的高素質的跨越性城市規劃類專業人才為目標。下設城市空間地理數字模擬實驗室。學制五年。
主要課程:
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設計、風景園林設計、城市工程學、歷史理論、城市經濟學、地理與區域研究、城市生態學
現任系主任:卓旻(兼)
環境藝術系
環境藝術系源于1984年率先在全國成立的環境藝術專業,1989年建系。該系是以研究建筑與環境相關的設計為專業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單位,下設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人居環境實驗室。該系教學上延承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研究人與居所的場所關系,重視建筑、景觀和室內相關學科間的整合互動,培養具有全局觀和創造性思維的風景建筑、室內等方向的高級設計與研究人才。
主要課程:
獨立住宅設計、園林考察、住宅組團設計、辦公建筑、景觀、室內設計、民居測繪、風景區規劃、建筑改造與室內設計、家具設計
現任系主任:李凱生(兼)
景觀設計系
景觀設計系由原環藝系2005年設立的景觀專業方向發展而來,旨在培養兼具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雙重素質的新型景觀規劃與設計師。教學觀念契合了有機哲學觀及自然倫理,鼓勵學生從傳統哲學、營造學、造園學及當代藝術與設計理論中獲取營養,教學實踐立足于江南園林及鄉土聚落,注重人與自然關系的整體把握。下設景觀生態實驗室。現有師資專業結構豐富,專業建設具有國際學術視野。
主要課程:
獨立別墅設計、辦公建筑與景觀、風景區規劃、景區場地工程、居住區景觀設計、景觀工程與技術、植物配置、民居測繪、園林考察、庭園與亭榭設計、城市景觀改造設計。
現任系主任:邵健(兼)
— 藝術學理論 —
藝術人文學院
▼
藝術人文學院下設美術史系、視覺文化系、藝術策劃和行政系、考古與博物館學系,是全國美術學重點學科所在地。
藝術人文學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為建立于1987年的美術史論系。該學科點早在1980年即獲得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開始在全國首家設立美術學博士點。2006年,美術學被確定為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該學院以自身特有的學術品格、研究特色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視覺理論和方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具有全面知識素養、專業文化理論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美術學研究尤其是美術史學史與方法論研究一直居于國內強勢地位,并活躍在國際學術舞臺,代表了中國相關研究領域的權威和高點。
藝術人文學院院長兼《新美術》主編:曹意強
藝術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楊振宇
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孔令偉
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萬木春
美術史系
美術史系代表中國美術史論學術研究和教學最高水平,是具有一定國際學術影響的美術史專業系科。該系以本科教 育為基礎,以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為重點,形成教育體制完備,共生互動的辦學格局。以美術史學科傳統基礎理論、方法建設和研究為依托,適應時代和學科發展變革新形勢, 強化美術史學科高點地位,創構中國現代藝術史學與方法體系,與國際主流接軌。
系主任:吳 敢
視覺文化系
視覺文化系拓展視覺性的文化學研究,研究文化的形式及其相互關系,尤其關注社會領域中的視覺性生產、消費、權力,關注藝術的媒介與傳播及其文化結構。該系致力于為社會培養具有深厚學術思想能力和從事視覺文化產業, 推動社會發展的研究性和實踐性優秀人才,培養相關機構的文化策展與推廣。
系副主任:周詩巖
藝術策劃和行政系
藝術策劃和行政系致力于藝術活動的策劃和管理,關乎創意出現以及項目實現。該系關注藝術史學的傳統及其理論更新,涉及視覺信息的傳播與管理,同時專注于視覺的動員、展覽的組織和文化藝術項目的創意與策劃。
系副主任:孫善春
考古與博物館學系
考古與博物館系主要關注美術的記憶和遺產,重點在于建立新博物館學的基礎,引進歐美六十年代以來的新的博物館學觀念,同時積極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美術博物館學理論,為中國方興未艾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等公共藝術建立重要的力量平臺。
系主任:畢 斐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下設三個專業系:美術教育學系、藝術管理學系、藝術鑒賞學系,擬成立藝術管理與教育研究中心。建設有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博物館教育和網絡美育的聯合教學平臺以及全國藝術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英國金斯頓大學等知名高校和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藝術管理教育協會等組織有著廣泛的聯系與合作。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中國美術學院構筑代表中國視覺文化建設與教育高度的優質學科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是中國美術學院“五學科十學院”院系結構搭建中跨學科聯動生成的新型特色學院。
學院堅持“一個中心、兩個重點”的研究方向,即以社會美育和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為核心研究方向;以作為人文素養的藝術教育體系研究和多元體制下藝術管理研究為重點研究方向,將藝術學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博物館學、材料科學以及商業、法律、政策、傳媒和收藏、展示等相結合,實現學科間的交叉與互動、跨界與融通,建立起符合現當代高等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完備教學體系。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黃駿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李梅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單增
上海設計學院
▼
1995年5月18日,文化部批復中國美術學院,同意在上海建立教學實習基地。1996年9月6日,上海教學基地舉行開學儀式。1997年1月23日,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計司[1997]19號文件,國家教委計劃建設司致文化部教育司的復函,原則同意中國美術學院在上海市設立教學基地。4月29日,文化部人函[1997]105號文件,同意成立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藝術分院,分院為系級教學機構。同年9月10日,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藝術分院在上海浦東張江開發區正式掛牌。1999年辦學形式改革后,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藝術分院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上海分院”,受文化部委托,由學院代管,實行上海分院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2004年9月7日,中國美術學院上海分院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許江院長為上海分院的屬地化特色辦學明確了指導思想,“發展美院人文傳統,依托上海地域特點,融合國際都市優勢,突出城市設計亮點,構筑設計教育高地,塑造求實創新人才”。歷經十余年的規劃、建設和辦學運作之后,上海設計學院已成長為在上海有一定代表性和特色的設計類學院,為上海乃至全國培養了千余名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
現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媒體與影像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城市景觀造型藝術、數字出版與展示設計7個本科專業方向,以及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4個學科7個碩、博研究生專業方向。
院長助理、上海設計學院院長:吳小華
上海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韓 緒
上海設計學院副院長:陳華沙
上海設計學院副院長:段衛斌
國際教育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是中國美術學院對外教學和交流的重要實體,旨在弘揚中國文化,促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藝術交流和友誼。學院現設有中國畫、書法、中國文化和漢語言三個教學工作室。此外還招收油畫、版畫、雕塑、跨媒體、美術史、傳媒動畫、設計、建筑等專業方向的境外學歷生和進修生。
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金志林
中德學院
▼
中德美術學碩士項目分為綜合藝術和綜合設計兩個研究方向,設繪畫、雕塑、媒體藝術、建筑、工業設計、視覺傳達六個工作室。學制為兩年半,分五個學期,其中第一、二、三和第五學期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習;第四學期將在柏林藝術大學研修三個月,考察德國及歐洲的文化,收集畢業論文資料。
中國美術學院與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合作培養美術學碩士教育項目,是中德兩大藝術名校在全球化語境下,以跨文化、跨學科為教學理念,為培養能夠引領21世紀藝術發展潮流的高級藝術創作與設計研究人才而建立的教學機構。該項目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于2006年9月正式啟動。
中德美術學碩士項目的教學實踐是建立在兩校多年精誠合作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基礎之上。2002年3月、2002年9月和2003年10月在杭州兩校曾成功地舉辦了三期夏季學院。柏林藝術大學教授團隊在夏季學院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引起了中國美院師生乃至中國美術界的廣泛關注。
中德學院院長:楊修憬
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
▼
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立足藝術設計高等職業教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成才為目標, 培養應用型、創業型的高級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專門人才。學院堅守“立足現代藝術設計,發展都市時尚設計,傳承 工藝美術設計”的辦學特色,十分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專業適應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
該院現有平面設計系、工業設計系、特種工藝系、環境藝術系、影視動畫系5個系;開設平面設計、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影視廣告、產品造型設計、家具設計、珠寶首飾設計、 日用陶瓷、雕塑藝術設計、琉璃藝術、藝術品鑒賞與修復、 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展示設計、網絡游戲、影視動畫、漫畫與插畫等專業方向。該院《動畫短片制作》、《書籍設計與制作》等兩門課程先后獲評國家級精品課程。
該院還是浙江省工藝美術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全國輕工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教育部高職高專藝術設計 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工藝美術分會主任單位。
院長:趙燕
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金一波
副院長:夏克梁 楊 安
繼續教育學院
▼
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是中國美術學院學歷教育、高研進修及自考助學的專門教學部門,自1993年經國家文化部批準成立“中國美術學院成人教育部”以來,歷經“中國美術學院成人教育分院、中國美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四個發展階段。
現已形成學歷部、高研部、自考部、培訓部、拓展部、教務辦、綜合辦、學工辦、五部三辦的辦學與管理格局。有全職教師46人,其中在編教職工26人,專職聘任教職工19人(正高級4人,副高級6人,博士4人)。
共涉及包括業余學歷生教育(本科、專科、專升本)、高研進修生教育、自考助學教育、中國美術學院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高校訪問學者、社會訂單班等教育與培訓工作。在專業課程上,有繪畫、雕塑、設計、公共藝術、傳媒動畫等學科領域15個方向的專業課程。包括書法、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油畫、雕塑、美術教育、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展示設計、綜合電腦設計、工業造型、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藝術設計、多媒體網頁、動漫藝術等。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市場變化與教育需求的多元化,中國美術學院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辦學形式更為多樣、教育內容更為豐富。從2008年以來相繼開設了書法、巖彩、山水、花鳥、人物、景觀、鑲嵌、陶藝等高級研修班,課程的針對性、研究性與高端性受到普遍歡迎。
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兼黨總支副書記:安濱
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黃學和
專業基礎教學部
▼
專業基礎教學部下設造型分部、設計分部、圖像與媒體分部三個分部,并設有國學教研室和解剖透視研究室。
專業基礎教學部成立于2007年7月,是在原造型基礎部、設計基礎部和象山校區基礎教學部基礎上整合組建而成。作為二段式教學結構實施中形成的新的教學單位,秉承“大底盤、高層次、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理念,集中教學資源優勢,以奠定學生堅實專業基礎和深厚藝術素養為基本辦學目標。
專業基礎教學部主任:曹曉陽
專業基礎教學部黨總支書記兼副主任:金琤
專業基礎教學部副主任:任志忠
專業基礎教學部副主任:鄭端祥
專業基礎教學部黨總支副書記:李昭
實驗教學管理部
▼
實驗教學管理部成立于2007年,旨在規范和完善實驗教學管理機制,實現實驗教學資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學手段、效率和質量,重組和構建各學科專業的實驗室群,著力打造若干個國家級和省級藝術教育實驗教學示范基地和項目。該部承擔全院實驗教學計劃管理、二級實驗中心業務指導和實驗室資源統籌配置等任務,并管理作為共享平臺的公共基礎實驗中心。
共設有造型藝術、跨媒體藝術、設計藝術、建筑藝術、公共藝術、傳媒動畫、公共基礎及上海設計藝術、職業技術等9個二級實驗中心。已投入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近15275.10萬元,實驗室面積為34970余平方米。2009年,藝術造型實驗中心成功報建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并于2012年通過教育部驗收正式立項。
截至2014年,學院已建成一個藝術造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成造型藝術、設計藝術、傳媒動畫、公共藝術、可持續建筑、公共基礎等六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報建跨媒體藝術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實驗教學管理部主任:胡惠君
實驗教學管理部副主任:吳 屹
社會科學教學部
▼
社會科學教學部是承擔學院非美術類課程教學任務的部門,下設思政教研中心、文學、外語三個教研室。近年來,社會科學教學部憑借非藝術類學科集聚的特點,在學術研究上,注重學科間的交叉綜合與特色型的拓展創新,在課程建設上,注重必修課的內涵深化與選修課的外延拓展,通過學術高度的提升與課程內涵的挖掘,為學院構筑綜合人文教育的平臺,并努力構建以必修課為內核的四大課程模塊:
哲學社科模塊:
現實語境中人的價值體系的建構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人文歷史模塊:
歷史語境中人的存在之根的找尋與人文關懷的自我體認;
語言文化模塊:
注重語言能力提高與以語言為載體的多維文化視野拓展;
藝術對話模塊:
注重交叉并著眼藝術學體系外部支持與補充的特色課程。
社會科學教學部主任兼黨支部書記:王其全
社會科學教學部副主任:葛加鋒 翟志強
公共體育部
▼
中國美術學院體育部屬于學校二級教學管理單位,負責實施全院體育工作,下設辦公室、教學中心、科研中心、群體中心、競訓中心和場館中心。體育部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注重培育學科特色,擁有一支德才兼備、年輕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擁有一流的教學訓練場館,形成了南山校區和象山校區完善的體育場館格局。體育場館總面積達41500平方米,生均體育場地面積為8.4平方米。
先后承擔教育部“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1項,院級以上課題16項,主編、參編國家級、省級教材等17部。健美操被評為浙江省特色項目、省級精品課程和院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乒乓球課程被評為浙江省特色項目、院級精品課程和院級教學成果三等獎。2009年大學體育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先后被授予全國美術院校體育協會秘書處單位、中國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浙江省區秘書處單位、省非奧運動項目健美操訓練基地和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組建了田徑、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啦啦操、游泳、定向運動、網球、武術等運動隊,在教練員的精心指導與運動員的刻苦訓練和奮力拼搏下,在各級各類體育競賽中成績斐然。
公共體育部主任:張杰
中國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
▼
中國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是中國最早創辦的基礎美術教學基地,是中國最具聲望的中等美術學府之一。學校向來把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良好的文化素養、創造性的開拓意識的高等藝術院校后備生作為辦學宗旨,尤其重視對學生加強中國傳統藝術素質的陶冶。
七十余年以來,已培養學生逾千名,成為國內培養基礎美術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許多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家,早期的有:王朝聞、王式廓、董希文、力群、彥涵、肖傳玖、羅工柳、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等;中期畢業生中,亦有不少成為當今文化藝術界的中堅力量。
現定規模為4個年級、8-10個班,450-500名學生。學校每年向全國招收初中畢業生,教學質量正穩步提高。自1991年以來,畢業生每年有一定比例保送中國美術學院,另對專業優秀畢業生可以專業免試,每年應屆生考入全國兩所重點美術學院的升學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英才和教學上的累累碩果,1994年榮獲"潘天壽藝術教育獎"。
附中校長兼黨支部副書記:陳寧
附中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俞芳秀
附中副校長:戴俊豪
部分資料及數據更新至2016年6月
- [上一篇]:天津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專業介紹
- [下一篇]:高二美術生必看|美術繪畫要掌握什么?
- 2019年省外高校美術類專業在湘校考考點安排表(陸續更新)
- 02-13
-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19年藝術類校考合格分數線
- 04-03
-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19年藝考合格分數線
- 04-03
- 中央民族大學2019年藝術類專業校考合格分數線
- 04-03
- 咸陽師范學院2019年書法學校考合格分數線
- 04-03
- 中國人民大學2019年音樂表演專業校考合格線
- 04-03
- 中央民族大學2019年美術校考合格線
- 04-03
- 四川音樂學院2019年本科專業擬招生計劃
- 04-03
- 美術高考網最新
- 美術高考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