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簡稱重大(CQU),坐落于中央直轄市重慶,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是國家31所副部級中管高校之一,由教育部和重慶市共建。
重大創辦于1929年,1942年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截止2015年6月,學校占地面積近5500畝,有A、B、C、虎溪四個校區,校舍建筑面積150萬平方米,累計藏書420萬冊;全日制在校學生50000余人,其中有碩士、博士研究生近20000人,本科生近30000人,留學生1200余人。
建校八十余年來,有40多位兩院院士從這里走出,從事社會科學的知名人士有著名詩人楊明照、著名詞作家閻肅、著名經濟學家錢榮堃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著名的經濟學家馬寅初教授、著名比較文學家吳宓、著名法學家潘大逵、著名演員、導演張國立等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
重慶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地處中國長江上游經濟文化中心、有著承東啟西地緣優勢和雄厚工業基礎的歷史名城、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新區——重慶直轄市。校園坐落在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區——沙坪壩區,占地5700余畝,分為A、B、C和虎溪四個校區。巴山蜀水,鐘靈毓秀。千年渝州,人杰地靈。重慶大學這所有著80年厚重歷史的古老學府,宛若一顆鑲嵌在歌樂山與嘉陵江之間璀璨的明珠,享有"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的美譽。
學校創辦于1929年,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創辦較早、校名一直沿用至今的大學之一??箲饡r期先后云集了大批著名專家學者,文有吳宓、艾蕪,理有何魯,工有馮簡、李四光,商有馬寅初、周均時等,使重大得以汲取名校名家之文化滋養,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近十年來,在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師生的奮力拼搏下,重慶大學邁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00年5月31日,重慶大學、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茖W校三校合并組建新重慶大學,辦學規模、綜合實力得到整合、優化和提升。經過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點建設,重慶大學的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研成果躍上新的臺階。特別是2004年被確定為中央直管高校、2005年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虎溪新校區05年投入使用,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社會聲譽進一步提高。到目前為止,已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7個,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科技創新平臺8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2個,其中有4個工學類學科名列全國前5位,08年的科研經費達到近4個億。良好的發展勢頭使重慶大學成為發展速度快、綜合排名持續上升的少數研究型大學之一。
重大綜合實力
重慶大學按照"突出工科優勢,加強理科,發展人文社科,促進學科結構優化"的思路,穩步推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加強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建設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近十年的加速建設,學科建設躍上新的臺階,已形成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和管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發展協調的較為完備的學科體系。
重慶大學圖書館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高校圖書館之一,成立于1930年?,F設有理工、建筑、應用技術、法學、人文藝術和虎溪新館6個分館,累計藏書327萬冊,中外期刊6000余種。重慶大學數字圖書館擁有各類權威文獻數據庫60余個,其中電子圖書50余萬冊、外文電子期刊20800余種、中文電子期刊16100種,建有5個現代化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信息量大,網上可利用的信息資源超過13TB,實現了實時動態信息發布和信息導航。重慶大學圖文信息中心作為標志性建筑正在虎溪校區建設,即將投入使用。
豐富的第二課堂
重慶大學高度重視學生的第二課堂建設,將科技創新、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作為拓展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重點實驗室向本科生開放基金",參與"全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等,加大經費投入,擴大本科學生參與面,支持本科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和學科競賽活動。學校大力培育支持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共設學生社團100余個,涵蓋了科技、文體、藝術、公益等領域。積極開展豐富活躍的文化藝術展演活動,做到"天天有活動、周周有講座、月月有演出"。重大本科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建模及美國大學生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作業觀摩賽、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賽、機器人設計與制作大賽、機械設計創新競賽及軟件大賽、國際模擬法庭比賽等各項全國性比賽中成績斐然。
重大人才培養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文、理與工程技術的交叉融合,促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與專業素質教育的相互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大辦學特色:
●加強重點學科和品牌專業建設,形成了優勢突出、覆蓋面廣的學科專業體系
●推進學分制教學管理改革,創新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管理機制
●實施"三層次兩結合"的實踐教學,完善"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產學研緊密結合,拓展學生培養空間
四大培養特色:
●拔尖人才培養:理工綜合特別培養(直接從新生錄取),經管、機械等特色試驗班培養,優異生培養,推免研究生培養等
●復合型人才培養:輔修或修讀第二專業
●訂單式人才培養:與企業聯合培養
●中外合作培養: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留學,《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其它交換生項目、短期交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