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師范學院坐落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學院淵源于1938年的茂縣簡易鄉村師范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阿壩師范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阿壩師范學院,屬四川省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截至2015年5月,學院校園占地面積1024畝,建筑面積約22.60萬平方米,有15個教學系(部),專任教師405人,全日制在校專科學生6867人。開設有文、理、工、管、法、藝術、教育、歷史8個學科門類40個專科專業,2015年首批設置6個本科專業。
阿壩師范學院(原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獲批更名)創辦于1978年,是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高等院校,也是目前四川省內唯一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校是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藝術教育中心副理事長單位、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藝術教育中心藝術教育實驗基地、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常務理事單位。學校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表彰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多次獲得省級民族團結先進集體、高校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文明單位,高校后勤服務先進集體等稱號。
學校原坐落于汶川縣城美麗的岷江河畔。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使學校30多年努力積淀的辦學硬件設施幾乎毀于一旦。震后,學校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了災后整體異地重建工作。新校園位于被聯合國評為"災后重建最佳范例"的國家AAAA級風景區、長壽之鄉汶川縣水磨鎮。這里距成都市區僅60余公里,東距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世界自然遺產青城山20余公里,西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余公里,緊鄰三江生態旅游區,是前往九寨溝、黃龍、紅原大草原、四姑娘山等黃金旅游線的必經之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保護完好的生態環境,成就了這里成為距離成都最近的"香格里拉",是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獨一無二的理想場所。今年9月,按照"質量一流、特色一流、風格一流、陽光一流"的災后重建原則建設的美好新阿師將完全竣工,學生將全部搬至新校園就讀。
學校新校園主要由中央災后重建基金撥款,總投資近8億元,占地面積1024畝,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700多萬元,館藏紙質圖書74萬余冊。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近7000人,專任教師近400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30多人,博士碩士學歷教師近200人,正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0多人,有四川省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2人。現有15個教學系部、2個研究所、1個教研室和1個藝術團,現開設文、理、工、管、法、藝術、教育等7個學科門類34個專科專業。成人教育部招收函授學生,與本科院校聯合開辦專升本自考助讀班、研修班等。在校學習或畢業時,品學兼優的學生均有機會"專升本",所有學生都可通過參加校內組織的大、小自考助讀班,取得本科學歷。
建校30多年來,學校始終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首位,牢固樹立以育人為中心的主體意識。堅持"重內涵、強質量、創特色、鑄精品"的辦學理念,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確立了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堅持"特色立校、質量興校"的辦學觀;堅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觀;堅持"開放辦學"、"產學研相結合"的育人觀。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提出了"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專業技能熟、富有進取精神、具有創新協作意識"的人才規格培養目標,構建了以"兩個體系、五個模塊、一個標準"教學模式為支撐的"雙證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科研工作。 十一五期間,學校教師累計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0多篇,其中70多篇被SCI、EI和ISTP檢索。承擔校級科研課題153項、廳級課題66項、省部級課題16項、國家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及省級社科課題研究5項,出版專著、教材54部,其中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10余項教學科研成果獲省廳級以上獎勵。建設有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4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教學團隊6個,科研教學團隊日益成熟。2007年以來,學校學報分別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一等獎、首屆全國民族地區學報(期刊)優秀學報獎和名欄獎、第四屆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獎和特色欄目獎、四川省高校優秀社科學報二等獎、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和社科學報優秀欄目獎。
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和特色優勢建設。學校九寨神韻藝術團、熊貓合唱團、健身健美操代表隊、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隊等作為"學生鍛煉的舞臺,教師創作的平臺,學校展示的窗口",在各級各類賽事中多次獲獎,不斷取得新突破,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十一五以來,學校學生在國際比賽中獲得1項金獎和1項第2名,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101項(其中14項一等獎),在省級比賽中獲獎296項(其中59項一等獎)。其中,熊貓合唱團參加2010年第六屆世界合唱大賽中獲得民謠組金獎。體育系學生參加2010年法國《城市之間》獲得第二名。拉拉操隊在2009年全國"浩沙杯"萬人健美操比賽中獲得大賽一等獎和特別貢獻獎。熊貓寶寶代表隊參加第五屆中國學生健康活力大賽暨2011年世界啦啦操錦標賽中國選拔賽獲2項一等獎并取得代表中國參加2011年美國世界啦啦操錦標賽資格。美術系學生參加第五屆四川省大學生旅游藝術設計大賽,獲得7金15銀7銅和最佳組織獎,金獎總數在參賽的60所高校中位居第一。計科系、電信系、數學系學生參加國家省級數學建模、電子大賽、工藝品設計大賽、師范技能大賽多次獲得一、二、三等獎。
學校校地、校企合作成效顯著。十一五以來,學校服務社會、服務地方能力不斷加強,校地、校企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四川、海南、廣東、福建等地共建師范類實習實訓基地40多個,與全國各地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50多個。在學校近5年來承擔的省部級、廳級和校級科研課題中,與藏羌民族地區直接相關的占到了60%以上。其中,2011年4月10日,阿壩師專與汶川縣人民政府簽訂《縣校合作項目框架協議》,由汶川縣出資金、出土地,阿壩師專出人才、出管理,在綜合、旅游、教育、現代農業、軟件外包與IT服務、藏羌歌舞創編與表演等6大類項目上展開合作,建設總投資2000多萬元,規模達300多畝的大學生科技文化創業園區,開創了省內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先河,為學校教師的科研,學生的實習、實訓、就業,為打造汶川縣文化、教育和旅游園區,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技示范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藏羌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成績斐然。十一五期間,民研所藏族祥巴(版畫)研究和創作,實現了藏族版畫從傳統復制到藝術創作,走出了一條中國當代版畫創新發展的新路,創作作品分別于2006年年和2007年在中國美術館和臺灣藝術教育館展出,18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300多萬字專著《羌族釋比經典》、《羌族莎朗文化研究》等的出版"、"藏彝走廊:本波教朵瑪文化研究課題被批準為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圣神與親和——中國羌族釋比文化調查研究》的出版"等一系列藏羌科研課題成果的不斷涌現,更是奠定了學校在藏羌文化保護與傳承中的領先地位。
在新世紀里,阿壩師專決心抓住西部大開發、民族教育大發展和災后重建的良好契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方針,繼續發揚"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阿師精神,立足四川、輻射西部、面向全國,以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熟、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的初等教育師資和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為建設"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的省屬本科院校而努力奮斗。